(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始祖鸟联合艺术家在喜马拉雅山脉查琼岗日山脊举办的“升龙”烟花秀引发热议。三幕烟花沿山脊依次燃放,形成“飞龙腾空”的视觉景观。活动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品牌方也获得了极高的曝光度。而随后社交媒体上关于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话题热度飙升。最终这场烟花秀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和批评。舆论焦点在于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生态的关键屏障,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有着漫长的生态演化周期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即使使用可降解环保材料,在高原低温、低氧环境下,降解速度和效果都可能打折扣,爆破产生的震动噪声或许会惊扰野生动物,打破脆弱的生态平衡。
此类借自然生态之名行商业炒作之实的活动并非个例。某美妆品牌在沙漠边缘办秀,人工设施破坏植被;部分旅游开发商以生态旅游为噱头,在自然保护区周边过度开发建设;个别车企组织穿越原始自然地带试驾活动,车轮碾压草原等。这些行为均将“自然生态”概念作为宣传噱头,却将生态理念看作博眼球增加品牌流量的工具,既威胁生态系统,更背离生态文明理念。
企业应清醒地认识到,品牌生命力从来不是蹭自然生态热度带来的,而是源于对生态的真正敬畏和社会责任担当。敬畏自然生态不应是商业活动的台词,而是在商务活动中选用环保材料、减少资源消耗、规避生态敏感区等具体行动,真正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次烟花秀也暴露了一些监管短板。活动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以及“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安全等多部门,仅简单进行评估备案和属地政府审核同意是远远不够的。这反映出部分地区对生态保护重视不足,对特殊区域文体活动缺乏具体的评估审核程序和制度。
要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笔者认为,还需从强化生态理念、完善监管体系、引导公众监督三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是坚守生态优先的理念。对高原、沙漠等生态敏感区的商业、艺术活动,当地政府应事前进行严格的评估审核。二是完善监管体系。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建立完善覆盖活动前方案核验、活动中现场监督、活动后生态评估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对违规企业依法处罚并纳入信用黑名单。同时,要建立完善评估制度和标准体系,如要求企业提供环保材料检测、噪声影响监测等详细评估报告。三是引导公众监督。加强生态法规制度宣传,鼓励公众对涉及自然生态的文体艺术商业活动加强监督,对回避保护自然生态具体措施或模糊表述的商业活动保持高度警惕。
配资头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