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开始,疫情就猛地来了,让全国老百姓都陷入了困境。武汉是最先被疫情击中的地方,东西不够用成了个大难题。
那时候,好多明星、大佬和企业老板都在捐钱捐口罩,都想着一定要把这场仗打赢。在那些捐款的单子里,东润基金会捐的4500万特别显眼。
东润基金会搞了个捐款捐物的活动,都快一个月了,他们也没咋张扬,就是悄悄地干。跟那些明星整天大肆宣扬的作风比起来,他们真是低调得不行。
重点不在于捐款的数目大小,也不在于付出的努力程度,关键在于东润基金会的创办人孔东梅,她是毛主席女儿李敏的次女。
真没想到,孔东梅下巴上长着一颗显眼的大痣。要说有啥不一样,就是位置挪了个地儿,大小和伟人下巴上的那颗简直如出一辙。而且,他们俩的神情长相也是神似,让人看了直呼相似度太高。
不过,孔东梅有自己的想法:“我这辈子,最想做的就是不再活在外公的光环下。”
这里面是不是藏着啥大家伙都不知道的小秘密呢?
【差点夭折的生命】
1959年6月份,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李敏领着她男朋友,一块儿进了中南海,想找她老爹毛主席给认个可。但她越走心里越没底,七上八下的,主要是因为这男朋友的身份有点特殊,他是国民党将领孔从洲的公子孔令华。
尽管毛主席总是提倡婚姻自主,不看重家庭背景,但李敏心里还是犯嘀咕,不知道父亲会不会乐意和之前属于国民党的孔家结亲。
不过,主席一瞧见孔令华那精神抖擞的样子,就连连点头,还拉近了距离问:“孔从洲老先生最近咋样?身子骨还硬朗不?”
孔从洲其实是个爱国将领,他在西安事变时可是立了大功,而且在抗日战争期间也多次立下赫赫战功。他绝不是那种会和蒋介石那些国民党反动派混在一起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孔从洲一心一意追随中国共产党的指引,这让毛主席对他有了极深的记忆。
李敏和孔令华要结婚了,两边爸妈都特别高兴能结成这门亲事。他俩感情好得很,已经相处多年了。所以,没过多久,也就大约两个月吧,两人就急着把婚礼给办了。
那时候,孔令华的老爸孔从洲头一回踏进中南海,跟毛主席聊得特别投机。两人心里都盼着,这俩孩子以后的路能顺顺利利,有个好结果。
结婚后,李敏和孔令华就搬到了中南海,负责照料毛主席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没多久,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大儿子孔继宁,就来到了这个世界。
毛主席头一回当上外祖父,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他给孙子起了个名儿,叫“列宁”,就是盼着这孩子能接着红色火种,以后为共产主义使劲儿干。他对这个孙子喜爱得不得了,走到哪儿都得抱着,跟小家伙亲得跟啥似的。
不过,那种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1964年,李敏一家从中南海搬了出来,搬进了兵马司胡同的一间普通住宅里。
这表示李敏一家想进出中南海得提前申请,同时他们的生活质量也降低了。不过李敏并没有发牢骚,她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然后开始学着自食其力。
毛主席特地给李敏挑了一本京剧剧本《打金枝》,就是希望她能安安稳稳地吃苦耐劳,心里别有啥贵族平民的高低之分。
那时候,那间小屋常常飘出夹杂着浓重烟雾的咳嗽声,那是李敏在努力学做日常饭菜。她从以前那个啥家务活都不沾手的娇小姐,转变成了啥都能干的家庭主妇。
看到李敏有了新变化,主席特地写了封信来祝贺:李敏啊,你下的功夫没白费,我真替你高兴,盼着你以后还能更上一层楼。
尽管毛主席每个月都会给李敏家三十元稿费补贴家用,可这对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的李敏和孔令华来说,那点钱真的不够用,也就勉强够糊口罢了。
不过,就在这种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时候,李敏竟然又怀上了孩子。她一时间愁得不行,心里直嘀咕,这要是再多一张嘴吃饭,家里怕是要连锅都揭不开了。
当李敏还在纠结,考虑要不要放弃肚子里的孩子时,毛主席及时出现,阻止了她的决定。
主席皱着眉,认真地说:“娇娃啊,就算日子再苦再难,孩子咱也得要。你就放心生下来,往后有啥难关,咱们一块儿扛过去。”
老爸的话就像稳住心神的法宝,让李敏心里踏实了不少。但生孩子真不是闹着玩的,危险得很,李敏差点就没挺过来,大人小孩都差点出事儿。
孔东梅还在妈妈李敏肚子里那会儿,脐带绕到了脖子上,情况挺危急,一不小心就可能窒息。毛主席知道后,立刻就把照顾自己的医疗专家团队叫了过来,给女儿紧急处理,这才保证了东梅能顺利出生。
那时候,毛主席瞧着他那外孙,小家伙软绵绵的,可爱得很。他就从自己名字里挑了个字,又因为特别喜欢“傲雪寒梅”那股子劲儿,就盼着外孙也能像梅花一样坚强,于是给起了个名儿,叫“冬梅”。
孔东梅心里,外祖父不光是家里人,还是她的救命大恩人,这辈子她都会牢记主席的好。
但是,出生在伟大家庭里的孩子,往往都背负着一种压力,孔东梅自然也没能逃脱这个规律。
【枷锁是与伟人的羁绊】
李敏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孩子。那时候,贺子珍一气之下跑到苏联,铁了心要和主席分开,结果李敏就从小过上了爸妈不在一块儿的苦日子。
1976年,毛主席走了,贺子珍哭得稀里哗啦,心里头那个悔啊,想着要是能在主席身边好好照顾他就好了。打那以后,她就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了孔东梅身上,那孩子从小下巴上就长着颗痣,挺特别的。
那时候,孔东梅才4岁大,对外祖父的记忆只有那么几次短暂的见面。不过,她从外祖母的口中听到了很多关于毛主席的事情,渐渐地,她开始更加明白主席的脾气秉性,也感受到了他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的点点滴滴。
孔东梅小时候身子骨弱,老得吃药,就连得个感冒都比别人厉害很多。外公贺子珍每次瞧见了,心里头那个疼啊,真是没法说,于是就细心照料着她,很少让她一个人出门溜达。
孔东梅年纪渐长,身体也变得越来越棒。没多久,她就得知爸妈打算接她去北京一块生活。
离别的时候,孔令梅这个贴心又懂事的孩子,为了表达心里的感谢,给贺子珍深深地弯下腰鞠了个躬。这一举动,让贺子珍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心里头觉得特别安慰和高兴。
一到北京,孔令梅就急着让爸妈领她去天安门广场。看到外公毛主席的铜像高高立在那儿,她心里踏实多了。就好像主席一直都在,像往常一样守护着全中国人民,从没走开过。
但是,毛主席那太过闪亮的光环,也给孔东梅惹来了些小困扰。特别是在学校那会儿,她老被同学和老师逮住问:“你外公毛主席是个啥样的人啊?他对你咋样……”
就连孔东梅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也总会被人提起,说她跟毛主席有得一拼。特别是那颗痣,好像让她一直活在主席的影子里,难以真正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一片天。
孔东梅跑到母亲李敏跟前,眼泪汪汪地说:“妈,外公是个大人物,我哪敢跟他比呀?难道非得活成外公那样,才算是继承了‘毛主席后人'的名头吗?”
李敏特别体贴人,她心里明白,从小她就告诫女儿,不能借着毛主席的名头胡来,要求严格了点。但外面的人对女儿另眼相看,让本来就很独立自强的女儿感到不知所措,所以才会有这些困扰。
她温柔地劝慰道:“大家都知道我们是毛主席的后人,但我们不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只有活出自己的样子,才对得起外公的教诲。”
孔东梅半知半解地应了声,心里头却已经铁了心要出国深造。她琢磨着,到了个全新的地方,谁也不靠,就靠自个儿打拼出一片天地。
1999年的时候,孔东梅已经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拿到了学位证书,后来她成功考入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专业是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这下她算是如愿以偿,开启了新的篇章。
但是,孔东梅的好日子没过多久,一连串的变故就跟着来了……
我爸孔令华在处理完深圳公司的事务后,不幸在路上撞了车,好几根肋骨都断了。他被紧急送到了深圳红会医院,医生们全力抢救,但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那时候,家里头本来挺穷的,多亏了老爸孔令华鼓起勇气去创业,日子才慢慢有了点盼头。可谁能想到,作为一家之主的他突然走了,这对我们全家来说,真的是个超级大的打击。
李敏妈妈一听到那消息,当时就昏了过去,之后就一直躺在床上,整天哭个不停。哥哥孔继宁呢,他在国外工作,现在回不来家。
孔东梅没办法,只能先办了休学手续,好好把父亲安葬了,接着就带着李敏去看病。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有时候她实在撑不住了,就会跑到天安门广场,站在那儿看着毛主席的像,边说边掉眼泪。等眼泪擦干了,她又得继续为家里的一堆事儿忙活。
这次意外,让孔东梅从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一下子成长为了能独当一面的大人。等哥哥孔继宁从国外回来,母亲身体也恢复健康后,她才放心地回去继续上学。
2001年,孔东梅完成了学业回到了祖国。这时候的她,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外祖父光芒笼罩而有所困扰的小女孩了,她真的长大了,开始着手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不过,孔东梅走上的这条创业路,可没她想的那么简单顺利。
【传奇的红色革命创立史】
孔东梅在北航念完书那会儿,就跟伙伴们一起弄起了泰康人寿。因为有了之前在别家保险公司的实习经历,她费了好大劲才谈成了头一桩生意。不过,因为刚开始创业的想法不够周全,公司很快就碰到了大麻烦。
孔东梅含着泪,狠心舍弃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事业,她声音颤抖地说:“以后的我,不管在哪儿栽了跟头,都得在那儿重新站起来。”
孔东梅第二次尝试创业时,偶然间在书摊旁听到了几位卖书老人的闲聊。
大家伙儿嘀咕着,现在市面上讲毛主席的书真是太少了,而且有的书还没讲全。这样下去怎么行,以后的人们咋能知道这些开国大佬们的功劳,又咋能懂得忆苦思甜,为国家建设使劲儿呢?
孔东梅心里头老早就琢磨着要涉足文学这行当,瞅准了这个机会,她打定主意要开办一家文化公司,主要任务就是把红色思想传播出去。
她跟妈妈李敏聊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妈妈特别赞成。李敏还开玩笑说:“你之前不是老说,不想活在外公的光环里头嘛,现在咋又乐意了?”
孔东梅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想想以前,我真的是太较真了。其实,能在这样一个伟人家庭里成长,我真的觉得非常幸运。而且,我能够借助老一辈革命家们跟我讲过的那些故事和道理,让现在的中国青年都了解那段革命历史,这样也算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
孔继宁哥哥给了她创业的点子后,她的公司就顺利开张了。而且,公司名字还借鉴了毛主席在中南海的菊香书院,直接就叫“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
这是对孔东梅来说,向她的外祖父表达另一种怀念与尊重的方式。
公司刚开始那会儿,咱们国家的文学界还在慢慢成长,所以孔东梅那会儿压根儿没啥收入。但她一点儿都不往心里去,因为她一门心思就想好好宣传红色思想,这也是她妈妈李敏一直以来的愿望。
那时候,孔东梅一心想把革命时期的事儿搞个明白。她不光在革命战区来回跑,还成天泡在博物馆里,一个劲儿地钻研那些历史书。
努力总会有回报,一系列讲述红色故事的书籍卖得特别火,像《毛主席的智慧语录》、《外婆口中的旧时光》、《看看咱家的老照片》这些书,对宣扬红色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孔东梅不光发表红色作品,还办起了红色展览,把革命老战士请到现场来讲故事。她让大家仿佛回到了革命年代,亲身感受那段历史,明白革命先辈们究竟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多少贡献。
在这次展览里,她特地拿出了之前从未公开过的毛主席生活照片,还有一些他的个人物品给大家看。
孔东梅的讲述,让毛主席的形象变得亲近起来,不再让人觉得高高在上,就像我们身边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充满情感和血肉。就是这么个普通人,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还一手创建了新中国。
现在,孔东梅和老公陈东升在传递和弘扬红色精神的同时,也靠自己的努力赚了不少钱。他们2014年就上了新财富500富人榜,身价超过50亿,还得了个称号叫“毛家后代里最有钱的人”。
再者,她在工作上混得风生水起的同时,也没少关心公益。她之前帮过红色革命地区的穷孩子,确保他们能填饱肚子,有学上。
李敏多次跟外人提起:“说起我女儿孔东梅,那真是让我自豪,她完全担得起毛主席后代的称号。”
孔东梅没有因为是毛主席的后人就选择安逸,她在经历诸多不易后,心里仍旧装着对世界的关怀。她靠自己的双手努力闯出了一片天地,给毛主席增添了光彩,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成为了现在这个时代的出类拔萃者。
毛主席的事迹让人难以忘怀,毛家的后代也定会创造出新的生活佳话!
配资头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