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初创企业马拉松聚变公司提出惊人构想:利用核聚变反应堆的中子流轰击汞,将其转化为黄金,并宣称副产黄金的收入可覆盖电站成本。
理论原理虽成立,但其商业逻辑存在致命倒置
炼金赚电费:理论可行的“副业”
黄金是发电的“赠品”:在成熟的核聚变堆中,通过过剩中子轰击汞-198可生成黄金,每吉瓦年产能可达数吨。若国际金价保持稳定,这部分“额外产出”的黄金收入确实能补贴电站运营成本。
前提条件苛刻:需满足三大条件——聚变技术率先实现商业化(最早2040年)、黄金价格不出现大幅崩盘、且需解决黄金中残留的放射性杂质储存问题。
发电养炼金:注定血亏的“赌局”
若颠倒主次,为炼金单独启动核聚变堆,则商业逻辑彻底崩塌:
能量成本远超收益:为生产1克黄金,需单独启动聚变堆耗电250万度,成本超25万美元;而1克黄金当前仅值约70美元,净亏损达3500倍!
市场反噬风险致命:若全球聚变堆总功率达1000吉瓦规模,副产黄金总量将远超当前全球年产量(3500吨),金价可能腰斩,炼金收益瞬间归零。
谁在偷换概念?
企业刻意将“聚变发电的副产品”包装成“新财源”,却刻意隐瞒核心事实:聚变堆的核心价值是发电,炼金只是技术衍生的“锦上添花”。若强行将炼金作为建堆目标,等同于用千元纸币煮一枚鸡蛋——能源价值被彻底浪费。
未来启示:聚焦能源本质,避免泡沫化
短期:聚变研发应优先突破“净能量增益”技术瓶颈,而非沉迷于炼金暴富的幻想;
长期:若聚变技术成功落地,过剩的中子资源更应优先用于转化核废料或合成医用同位素(高价值、刚需领域),而非生产注定贬值的黄金。
黄金的珍贵源于稀缺,能源的价值在于支撑文明运转。当科技试图“点汞成金”时,我们更需警惕:别让核聚变的光辉,沦为一场现代炼金术的泡沫。
本文结论:
核聚变炼金是发电的“附加收益”,却是专为炼金建堆的“灾难”——能源与财富的错配,终将戳破资本的童话。
配资头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