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淳朴善良的湘西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瑰丽灿烂的文明,形成了神秘多彩的湘西文化,孕育出许多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着一代代湘西人积极乐观、向上向善壮大发展。湖南省吉首监狱作为湖南省唯一一所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监狱,就正处于这样文化辐射范围内。
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穿越时空,在监狱的教育改造课堂里落地生根,这会是怎样的场景呢?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人生重塑的动人故事正在悄然书写。
“踏虎凿花”凿开心灵之门
草长莺飞、万物蓬勃的6月,吉首监狱携手湘西州民族文化馆,将省级非遗传承人李铁骑团队的“踏虎凿花”精妙技艺带入了教育改造的大课堂。
“踏虎凿花”是流传在湘西地区的一种民间“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踏虎凿花不仅是指尖上的艺术传承,也是传统文化与心灵修复的桥梁,更承载着非遗技艺中承载的民俗智慧与民族精神。
一块垫板、一把刻刀、重叠的彩纸,一上一下,指尖翻飞间,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苗家姑娘的图案就在李老师的妙笔生花下跃然纸上。李铁骑还结合监狱改造实际,精心创作了“学法、懂法、尊法、守法”等特殊花样,引导服刑人员在文艺作品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文化的熏陶中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部分服刑人员的“踏虎凿花”作品
经过6个多小时的学习与实践,服刑人员创造出了一幅幅充满个性、特色鲜明的凿花作品。尽管作品略显稚嫩,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服刑人员肖某感慨:“以前总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今天我居然完成了三幅作品,让我找回了久违的成就感,原来我也能做好一件事。”
这就是非遗的魅力所在,在作品创作中潜移默化地为服刑人员重塑了改造的信心与决心。
“苗族苗画”画出改造之路
苗画是湘西苗族民间美术的“活化石”,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以“单线平涂”技法勾勒苗族历史、神话与生活,每一道笔触都承载着民族记忆。6月11日,苗画国家级传承人梁德颂、县级传承人梁金翠走进了高墙课堂,用古老的苗画技艺征服了在场的每一名服刑人员。
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梁德颂授课
配资头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